9月28日晚,明德讲坛第28期讲座在大学城校区210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三国演义》的历史伦理与民间伦理”。讲座由通识教育课部主任曾军博士主持,近600师生聆听了演讲。
陈文新教授首先讲述《三国演义》的历史伦理。他指出历史伦理看重的是事业成功,而《三国演义》里事业做得最成功的就是曹操。曹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处理好了与几类人的关系:第一点是曹操处理与汉献帝的关系时,不像董卓、袁绍、袁术那样把汉献帝撇在一边,而是遵奉汉献帝,因此获得了最大的号召力和权力资源;第二点是曹操处理与各类人才的关系时非常用心,从金钱和地位的需求,到更深层次的成就感的需求,都能满足。同时他对待人才非常有气量,很多人才都愿意投奔他,为他出谋划策;第三点是曹操在处理与老百姓的关系上也是尽心尽力,在处理荆州难民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难民安置的措施。这种历史伦理的描述为后来的人提供了历史的经验。
接着陈教授讲述了《三国演义》的民间伦理。他指出苏轼《东坡志林》中的一段记载最早反映了民间“尊刘抑曹”的倾向,这正是《三国演义》的民间伦理。他比较了曹操和刘备两人处理追随者的态度和做法。曹操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平定北方,二是为儿子做皇帝铺路,杀死了许多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而刘备善待任何一个跟随他的人,成功地将君臣之义转化为亲情、兄弟之情。桃园三结义和讨伐东吴,都显示了他们君臣之间深厚的兄弟情义。
提到民间最尊奉的关羽,陈教授从忠、义两方面展开。关羽的忠体现在即使经历 “过五关斩六将”这样的艰难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他的的义体现在 “义释华容道”来报答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提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教授认为诸葛亮的那些战争事迹,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是对其智慧超群的神化,也体现出民间《三国》让好人高高站起来、对坏人重重打压的思想倾向。陈教授认为《三国演义》更看重民间伦理,表现出“尊刘抑曹”的情感倾向,小说对刘备集团的看重仅从篇幅上就能够看出来。这种民间伦理是一种道德化的情感满足。
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陈教授给同学们一一详细的解答。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