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新闻

首页  /  明德新闻  /  正文

明德讲坛第12期:“《西游记》‘大闹天宫’新说”

作者:颜晓华   摄影:   编辑:罗琴   审核:  浏览:  发布时间:2014-01-17

12月30日晚6点30分,我院校庆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之明德讲坛第十二期讲座在一号报告厅准时开始。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齐洲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西游记》‘大闹天宫’新说”的学术讲座。

王教授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最浅也最深的的经典小说,老少咸宜而又意味深长。他从毛主席“我身上既有‘虎气’也有‘猴气’”一语引出对孙悟空的分析,指出从这个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大闹天宫”是理解孙悟空的关键。王教授认为,曾经流行的“大闹天宫表现阶级矛盾”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招安、方腊起义性质不同。“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要求进入体制内、获得体制承认的努力,是体制内、体制外权利如何分配和均衡的问题。接下来,王教授又讲解了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关系,指出“西天取经”就是劝人为善,在这个目标上师徒二人是一致的,只是在为善的手段上存在矛盾。而越到后期,师徒二人的做法都有所变化。王教授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可能希望找到一个体制内的正统与正义的统一,只是这种统一是很难的。

  互动交流

在互动阶段,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同学大胆猜想,在西游记一行人中,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个性分明,而沙僧的性格并无前三人鲜明,且看起来在降妖除魔中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突出的地方,是否沙僧是里面特点最阴的一个角色。王教授解释道,沙和尚没有特别鲜明的个性便是他的特点之一。沙和尚在取经队伍中却是起到了粘合剂和稳定剂的作用,在团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王教授进一步补充说,从宗教的角度读《西游记》,可以读出更多的意义,鼓励同学们阅读原典,细读文本,深入思考。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