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新闻

首页  /  明德新闻  /  正文

明德讲坛第18期:“唐诗与唐人生活”

作者:颜晓华   摄影:   编辑:罗琴   审核:  浏览:  发布时间:2014-11-26

11月25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尚永亮应邀做客第十八期明德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唐诗与唐人生活”的专题讲座。来自全院各系的学生聆听了讲座。

  尚永亮教授(摄影:吴瑕)

讲座伊始,尚教授首先介绍了唐诗的基本创作情况和特色。他指出,在唐至五代一共342年的时间里,共出现了至少3220余位诗人,产出唐诗50400余首,可见唐诗景象繁荣。他以李白《望庐山瀑布》与苏轼《题西林壁》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唐诗以韵胜、情辞丰腴的特色。

诗是人写的,人离不开生活,唐诗特色的形成也离不开唐人的生活,为了进一步了解唐诗,尚教授带大家进入了另一个主题——唐人生活。唐代诗人的生活分四个阶段:读书,漫游,干谒和科举入仕。读书生活其最具有唐人特色的便是山林读书,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岑参、孟浩然等都曾于山林读书。继唐人的读书生活之后,尚教授又介绍了唐诗人生活的第二个阶段:漫游。唐诗人好漫游,唐代的现实条件给他们带来了便利:大一统的辽阔的疆域,社会的安定和谐,交通的便利还有经济的繁荣。唐人喜爱的漫游地点有名山大川、边塞和通都大邑。通过漫游的过程,唐人丰富了人生阅历、体验了生活的真谛,为他们的诗歌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和养料。

唐诗人的第三个阶段——干谒。所谓干谒便是求官求前途,唐人干谒方式多为笔墨,即以写诗文的形式向官员或皇帝推荐自己。初、盛唐诗人的干谒充满着极度的自信与狂傲之气。第四个阶段是科举考试,这是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与如今的高考相似却又不尽相同,这种对比让同学们了解了科举制。伴随科考的是唐人的行卷与温卷之风,锻炼了唐人的史识、文笔与诗才。尚教授认为,唐人的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唐诗特点形成的重要因素。

提问环节,尚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他生动的讲解和幽默的语言使学生们犹如醍醐灌顶。同学们表示听了尚老师的讲解,获益良多。

“明德讲坛”以“明德创新、人文化育、兼容并包、求知求是”为宗旨。该论坛从2012年3月开办首场讲座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8期,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